江西省自然资源系统在立行立改中深化主题教育
发布日期:2023-07-05
“今年我种两季水稻,加上一季油菜,估计年收入能突破20万元。”6月24日,望着200亩长势喜人的早稻,泰和县冠朝镇社下村村民罗欢眼里满含着希望。
罗欢的父亲于2005年向村里流转了200亩地种植柑橘,刚开始每年能收益3万至5万元。时间渐长,柑橘树老化,挂果率逐年下降。拔除树苗后,罗欢一时不知种什么好,导致该地块闲置了一年多。今年上半年,冠朝镇自然资源所派员积极做通罗欢的思想工作,引导其自发调整产业结构,再将该地块纳入耕地进出平衡项目流入地块。当地政府投入资金约39万元,采取工程措施将地块恢复为耕地,交由罗欢继续承包种植。现在,她采用“稻—稻—油”种植模式,收益比原来种柑橘极大提高。
离冠朝镇不远的塘洲镇塘洲村奔象果业公司千亩产业基地内,5万株金秋砂糖橘树苗随风摇曳。“这里原是一片荒地,毫无产出,在当地自然资源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将它改造成果园,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带动一批种植大户,并帮助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公司负责人熊友国表示,基地预计第5年可实现亩产砂糖橘2500公斤以上,亩产值超2万元。公司还集合镇内20余家果业种植户成立产业链党支部,并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和果品销售帮助,积极引导大家以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生金”。
这两起案例,是泰和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生动缩影。据该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张余明介绍,按照自然资源部耕地进出平衡的要求,耕地有流出,必须要有流入,确保进出平衡。罗欢父亲承包的土地,种植果树近20年,属园地,现变成了耕地,还带来了增产增收。奔象果业公司将荒山变成果园,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当地乡村振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将推动耕地保护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以鲜明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果断的措施、严格的标准,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实。
6月14日,全省耕地保护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约谈会举行,通报了被约谈县(市、区)耕地保护主要问题和全省耕地保护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进展情况。省自然资源厅主要领导表示,将聚焦重点督办问题,实行分片负责制,由厅领导带队赴各地进行督导调研,及时解决难点难题,推动整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同时,对全省整改情况再梳理、再研判,重点对整改进展缓慢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并以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提示、现场督导等方式,督促各地有力、有序、持续、深入推进整改。
为推动主题教育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见行见效,省自然资源厅深入查摆差距和不足,列出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在立行立改中深化主题教育。据统计,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至6月18日,全省恢复耕地面积2.44万亩,补充耕地问题整改到位432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