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3月26日文章,原题:我们才是王室丑闻的背后推手 美国民众一直热衷于王室秘辛,其程度甚至要超过英国本土的王室拥护者。有一定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不再需要君王了。最近,英国王室成员也“享受”了一把美国网红的待遇:最好把你的一切公之于众,不然你会后悔的!
英国王室成员也一直“不负众望”地带给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前有温莎公爵的退位和对纳粹主义的公开支持,后有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接连出轨,最终落了个劳燕分飞。安德鲁王子不仅与杰弗里·爱泼斯坦交往甚密,更深陷性虐待指控的风波之中。网飞则用一部备受关注的系列剧集,将诸多此类王室秘辛搬上舞台,大有让王冠蒙尘,赚足看客眼球之意。
在这种背景下,凯特·米德尔顿王妃躲躲闪闪的态度就让人“很不满意”了。今年1月,威尔士王妃凯特在肯辛顿宫做了一番简短含糊的声明后,宣布暂时远离公众视线,称自己计划于复活节前接受腹部手术并安心疗养。人们对这份声明的态度更多是愤怒和怀疑:为何王妃没有公布手术的具体情况?她得了什么病?她怎么能这样离开大家?“网络上的轩然大波只是开胃菜,”《旁观者》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这样描述美国民众对王妃新闻的痴迷态度,“编辑部、酒吧和教堂,全美的每一个角落都流传着对她的猜测”。
上周,凯特通过一段视频,宣布她被诊断为癌症,正在接受治疗。与这样的“简单信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哈里王子的妻子梅根·马克尔深谙如何满足大众对王室花边的胃口,她同样在上周宣布创办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品牌,并官宣了品牌的社交媒体主页和网站。
不同于梅根,凯特与大众的接触主要通过官方渠道,她不愿将自己的家庭全部暴露在公众视野下。我们并非要将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及其公众关系进行比较,而是要指出一点:选择公开生活的梅根可能会在贪婪的互联网时代如鱼得水,而凯特这种风格显然无法满足大众的胃口。
美国人民习惯于一个公众人物毫无隐私可言的社会,以至于将名人自曝想成了理所当然。但我们热衷于窥视的,是不论显赫还是平庸,每一个人都享有的隐私权。一旦有公众人物尝试远离聚光灯,我们往往会作出最坏的假设。
凯特在母亲节发布的那张处理过的照片,处处透着古怪,因而引发了强烈抗议。但她的照片,本是为了回应那些期待一年一度来自王室的母亲节问候的拥护者,也是为了平息公众的猜测。但在社交媒体上流传了几个月后,却只换来人们更强烈的怒火。人们把窥私欲写在了脸上。照片做了什么处理,为什么要处理?他们想掩饰什么?到底是谁的问题?
有人称,这“象征着君权日益加深的动荡”,有人则认为这“损害了公众对王室家族的信任”。《观察家》的王室观察员写道,“对于王室来说,这种日益加重的歇斯底里需要得到控制。”
公众坚信,需要有人为这场闹剧负责。《伦敦时报》此前报道称,“受到惊吓的王妃告诉记者,她想要做出补偿,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凯特在X上的道歉引来了更多的猜忌,人们愤怒地抨击着王室“拒绝”放出原图的行为。有媒体评论谴责君主制是“深度伪造”,《每日邮报》则质问,“凯特王妃是被迫为照片事件背锅了吗?”
在阴谋论者的眼中,这一切都是烟雾弹。TMZ网站发布了一段疑似王室夫妇买东西的模糊视频,网友立马拿过来逐帧分析。视频里的女人到底是凯特本人,还是替身,抑或是别人?
如今我们知道,我们的诸多猜测指向的是一个罹患癌症的女人。无论这个消息对英国王室的未来意味着什么,也无论你我对君主制持有何种态度,相比于一个有着3个小孩的年轻母亲所面对的一切,这些问题都没有那么重要了。身患重病的凯特王妃同所有人一样,有自主选择应对病情方式的权利。凯特王妃病了,希望通过妥善治疗,她能够有所好转。但我们不禁要问,美国这样病态地痴迷于曝光他人隐私的文化环境该如何好转起来呢?(作者帕梅拉·保罗,华泽勋译)